咬肌下间隙感染

咬肌下间隙感染

概述:咬肌下间隙(submasseteric space)位于咬肌及升支外侧之间,其上方为咬肌在颧骨、颧弓的附着,下界为咬肌在下颌角的附着及下颌角下缘、前界为与颊脂垫及颊肌相邻的咬肌前缘,后界为腮腺,面后静脉、颈外动脉相邻的升支后缘,面神经主干及上下行支从咬肌后缘向前沿咬肌浅面、腮腺深面走行。
    本间隙藉乙状切迹前方与颊间隙相邻,如炎症向后扩展时可波及腮腺。向上与颞间隙相通,向内与颞下及翼颌间隙相通。

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

病因

病因:主要为牙源性感染,常由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及下颌磨牙根尖周病变蔓延至该间隙引起感染,也可从颞间隙、颞下、翼颌间隙及颊间隙、腮腺化脓性炎症引起。磨牙后区黏膜的创伤、炎症可直接或经静脉、淋巴引流途径引起该间隙感染。下颌升支骨髓炎也可引起本间隙的感染。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以下颌升支为中心的咬肌区肿胀。即使脓肿形成,由于脓液深在,难以触及波动感。受炎症激惹的咬肌痉挛,局部扪之坚硬,压痛明显,病人多伴有牙关紧闭。由于炎症被强大的咬肌及咬肌腮腺筋膜阻挡,约2/3咬肌下间隙感染病例可造成升支表面及下颌角区边缘性骨髓炎。并易向颊间隙、翼颌间隙播散,引起多间隙感染,波及腮腺时可造成腮腺脓肿。

并发症

并发症:易向颊间隙、翼颌间隙播散,引起多间隙感染,波及腮腺时可造成腮腺脓肿。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数目。

其他辅助检查

其他辅助检查:

诊断

诊断:据病史及临床表现可做出诊断。

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

治疗:局部治疗原则:根据炎症病程、穿刺针在升支骨板外侧可抽得脓液等证实诊断。切开引流宜在颌下1.5cm区作与下颌角平行的弧形切口,切开颈阔肌,钝性解剖,小心保护面神经下颌缘支,扪及下颌角下缘后,切开骨膜,用骨膜分离器剥开咬肌附着,始得到彻底引流(图1)。炎症进程在两周以上时宜拍片证实有无下颌升支外板边缘性骨髓炎,如证实有骨面粗糙,增生或凹陷性侵蚀破坏,或切开引流后换药过程中探及骨面粗糙时,应行死骨刮除术。否则长期伤口迁延不愈。

预后

预后:

预防

预防: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

Copyrights 2005-2022 导医网 版权所有